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名称
|
巩义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地理位置
|
巩义市回郭镇人和路与310国道交叉口北200米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
|
刘瑞鹏
|
项目名称
|
巩义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巩义地区天然气利用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项目简介
|
建设单位
巩义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
建设项目总投资146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265万元。
项目规模
建设项目包括1座城市门站,4座次高压中压调压计量站,次高压管道全长31.5km,中压管道全长28km,设计输气能力4.0×108Nm3/a。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项目组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城市门站、次高压管道、次高压中压调压计量站、中压管道及其配套的自控、电气、给排水、消防、暖通、土建、环境保护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节能设施等。
|
项目负责人
|
毛春丽
|
现场调查人员
|
毛春丽、赵昆南
|
调查时间
|
2016.10.20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刘瑞鹏
|
现场采样、检测人员
|
毛春丽、赵昆南、张尔益
|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
2016.10.21~10.23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刘瑞鹏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1)非甲烷总烃;(2)噪声;(3)工频电场;
危害因素
|
检测点数
|
合格点数
|
检测工种
|
合格工种数
|
非甲烷总烃
|
10
|
10
|
2
|
2
|
噪声
|
10
|
10
|
2
|
2
|
工频电场
|
1
|
1
|
—
|
—
|
噪声合格指低于85分贝;
|
1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辅材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的调查,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粉尘:电焊烟尘、聚乙烯粉尘、其他粉尘;
化学毒物: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正戊烷、异戊烷、二氧化碳、四氢噻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
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建设项目属于“三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 燃气供应”,结合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风险分类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建议
1 个体防护
(1)添加四氢噻吩时要求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包括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浓度较高时)、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防护手套等。
(2)巡检时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携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和四氢噻吩检测仪。
(3)低温作业为操作人员配备防寒保暖工作服、防寒手套、鞋等,工作服制作材料应具有轻、保暖、防潮功能。
(4)巡检、操作尽量避开当地夏季气温最高时段,缩短作业人员持续接触高温的时间。
(5)合理安排冬季露天作业时间,增加休息时间,供应热饮料。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宜有专门管理,负责收、发、清洗、消毒、维护保养、更旧换新工作;督促、指导作业工人正确使用。
2 职业健康监护
(1)定期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健康受损的人员,及时调离岗位。
(2)及时组织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3)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检查应委托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3 应急救援
(1)与附近(车程不超过30分钟)的二级以上医院签订应急救援协议,随时提供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护医疗服务。
(2)现场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应急处理的设施等应设置明显标识,并对应急救援设施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并做好维护记录。
(3)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并做好相关记录。
4 职业卫生管理
(1)本次评价结束后,及时向劳动者公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及时在公告栏公布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结果。
(2)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48号)要求及时向监管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
(3)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修改后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