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名称
|
湖北雪飞化工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地理位置
|
老河口市李楼化工科技园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
|
刘祖成
|
项目名称
|
湖北雪飞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项目简介
|
湖北雪飞化工有限公司位于老河口市李楼化工科技园内,是一家采用精制棉、硫酸和硝酸等原料生产硝化纤维素的企业,总投资4716万元,年产量达2万吨。共有员工136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108人,生产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等共计18人。是国际硝化棉制造商协会会员单位,中国纤维素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湖北省唯一的一家硝化棉专业生产厂家。公司生产的“雪飞牌”硝化棉已有近40年的历史,“雪飞牌”硝化棉广泛用于油漆、油墨、木器涂层、硝基漆、皮革涂饰剂、漆布及黏合剂、固体燃料、烟花爆竹和日用化妆品等行业。
|
项目负责人
|
孟丹丹
|
现场调查人员
|
张辉等
|
调查时间
|
2017.7.8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刘祖成等
|
现场采样、检测人员
|
张辉、马会涛等
|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
2017.8.16-2017.8.18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刘祖成等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棉尘、硫酸、硝酸、二氧化氮、噪声、高温等。
粉尘:开棉工接触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各工作场所短时间接触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毒物:本次检测及计算结果显示各工种接触硫酸、硝酸、二氧化氮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各工作场所短时间接触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噪声:本次测量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各工种接触噪声的8h等效连续A声级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各工作地点噪声测量结果显示干燥间、三层硝化器、二层驱酸区、一层水洗锅、脱水脱酒离心机等噪声强度大于85dB(A),噪声频谱分析显示以500~1kHz中高频噪声为主。
高温:本次测量结果显示各工种接触高温WBGT指数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主要评价结论:
(1)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用人单位厂区属于“二 制造业”中“(十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6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结合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湖北雪飞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属于“严重”的用人单位。
(2)根据对湖北雪飞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认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现状符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在严格采纳并落实本报告所提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能够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主要建议:
1、在开棉车间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2、维修硝化间三层洗眼器,确保水压充足,并对全厂洗眼器进行统一排查。
3、在洗眼器处设置清晰的标识,明确洗眼器的使用方法。
4、配备应急药箱,药箱内配备医用酒精、2%碳酸氢钠、2%醋酸或3%硼酸、脱脂棉花、棉签、绷带、剪子、烫伤软膏、防暑降温药品等。
5、为接触棉尘的开棉工配备过滤效率至少满足《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规定的KN90级别的防颗粒物呼吸器,如3M9001防颗粒物口罩。
6、根据劳动者的需求,为接触噪声40h等效声级大于80dB(A),但小于85dB(A)的开棉工、硝化工、驱酸工和脱酒包装工配备护听器,如3M1100防噪声耳塞。
7、组织开棉工、硝化工、驱酸工和脱酒包装工进行噪声项目职业健康检查。
8、在电工作业人员体检项目中增加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及共济运动检查、眼科检查、外科检查、耳科常规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
9、在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设置公告栏。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生产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
10、在开棉车间增加“噪声有害”和“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在硝化三层增加“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戴防毒口罩”、“噪声有害”和“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在硝化二层增加“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戴防毒口罩”、“噪声有害”和“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在二层加压工段增加“当心中暑”和“注意通风”的警示标识,在脱酒工序增加“噪声有害”和“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在酸罐区增加“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戴防毒口罩”。
11、制定针对高温中暑的专项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12、完善《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修改后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