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名称
|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地理位置
|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内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
|
王胆(18236990759)
|
项目名称
|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项目简介
|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在全球IT产品零组件产业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技术先进和产品出口型的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高品质工程设计及快速应变与先期导入的制造服务系统和能力,具有全球性销售网络库存交货系统及全球知名的富士康自我品牌,在业内素享盛誉。集团拥有百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服务商。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8C产品研发和制造,广泛涉足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云计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
由于发展需求,香港中坚企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5日注册成立了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主要代工Apple公司iPhone系列产品的金属零部件。公司在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10栋、13栋、16栋建设手机金属件项目,主要生产经营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基站、核心网设备以及网络监测设备及其零组件、新型电子元器件,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磨具的设计和制造,主要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数位产品事业群手机组装线提供手机组装金属零部件。
|
项目负责人
|
冯东方
|
现场调查人员
|
张冰洁、冯东方
|
调查时间
|
8月1日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王胆
|
现场采样、检测人员
|
张冰洁、贾鹏凯、贾宇、胡明立、郑雪东、冯治钢
|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
8.12~8.17、8.19~8.24、9.10~9.12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王胆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部分喷砂线上料工、下料工、吹砂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数控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金属切削液油雾的浓度存在个别岗位不符合《金属切削机床油雾浓度的测量方法》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多数数控机械加工中心、精雕机、喷砂机、点胶机等作业员和相邻工位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结论:建设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所列3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392通信设备制造,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中所列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经综合分析判断,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富士康郑州综合保税区A区手机金属件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建议:
1、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
(一)防尘措施
(1)部分喷砂线上料工、翻料工和下料工生产过程使用的陶瓷砂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大于10%),粉尘性质为矽尘。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将喷砂车间使用的喷砂原料更换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的原料。
(2)自动喷砂线上料区、下料区、吹砂区底部增设下抽风除尘系统。下抽风口应覆盖粉尘逸散区域,平均风速应足以将逸散的粉尘及时吸入收尘系统内,使夹具表面陶瓷砂尘在上料区、下料区通过漏斗收尘装置及时回收。
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延长自动喷砂线体上料口、下料口,防止自动喷砂线体上料口、下料口清除夹具表面积尘的吹气装置造成锆砂粉尘逸散致岗位空气中。
(3)加强现有抽风除尘系统的维护、保养与管理,保证除尘风机的风压和风量,确保喷砂作业舱体的微负压工况,避免舱体发生漏粉现象。加强自动喷砂线上料区、下料区挡尘帘的维护与管理,避免因挡尘帘破损残缺致使粉尘逸散致岗位空气中。使用真空负压清扫装置或实施湿式作业方式清理自动喷砂线上料区、下料区设备积尘,避免造成二次扬尘。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夹具表面积尘。规范作业动作,避免喷砂线上料工、下料工为保证清除夹具锆砂粉尘效果而高落差磕碰夹具。
(4)喷砂线上料工、下料工目前实行固定岗位长时间作业方式,应实现多人轮换作业,避免单人长时间接触岗位空气中粉尘,降低喷砂线作业人员粉尘暴露时间和接触水平。
规范作业动作,避免喷砂线上料工、下料工为保证清除夹具锆砂粉尘效果的高落差磕碰动作,减少二次扬尘。
(5)加强日常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保证喷砂作业开始前优先开启通风除尘系统,喷砂作业结束后滞后关停通风除尘系统,并确保喷砂车间相关作业人员正确佩戴KN95防尘口罩。
(二)防噪声措施
(1)将自动喷砂线自带除尘风机与喷砂线体分开布置,避免喷砂舱体除尘风机和下料区、翻料区、下料区噪声的交叉污染。CNC数控加工中心、Carver中心、喷砂机集中布置,存在能量叠加和噪声危害的交叉污染,生产厂房墙体和顶棚敷设吸声材料。
(2)制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严格控制自动喷砂机、CNC数控加工中心、Carver精雕机机台作业员人工上料、下料时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砂料、铝屑、残余切削液等残料的持续时间,尽量减少压缩空气吹扫工件的使用频率。
(3)自动喷砂线上料工、下料工,数控镗铣加工中心作业员、自动拆装夹线作业员等作业时间较长,每班接触噪声8小时,每天加班2小时。合理设置工间休息和工作制度,避免数控金属加工、数控精雕、自动喷砂等作业人员长时间持续接触高强度噪声。
在生产任务和劳动定员允许情况下,调整工作班制,实行较常见合理的三班三运转、四班三运转或五班三运转;或者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实现多人轮换作业,减少持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
(4)为噪声等效声级超过85dB(A)的作业人员配备防噪声弹性耳塞,及时更换,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在岗人员防噪声耳塞正确佩戴,保证防噪声效果。
(5)为表面厂加湿器设置消音装置降低其喷雾时的噪声强度。
(6)加强日常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保证喷砂车间、金加厂相关作业人员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并动态监测噪声强度变化,若生产量加大,同时开启的设备数量明显增加或作业时间延长,致使人员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增高,应重新评估现有防噪声耳塞的防护能力,或者更换SNR更高的声衰减性能更好的防护耳塞。
(三)防毒措施
(1)金加厂房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密闭生产厂房和局部抽风排毒净化装置共同治理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危害。为维持厂房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集中空调系统使用大量的循环空气,依靠集中空调系统排风量和厂房机械排风量共同组成的排风系统实现的全面通风换气次数较少,生产厂房内滞留过多的挥发性化学毒物如金属切削液油雾、乙醇胺等,且作业人员看护设备时间较长(8小时/班),每天加班2小时,导致作业人员接触油雾的浓度接近职业接触限值。应保证各数控加工中心局部油雾净化器的罩口风速和控制风速、生产厂房的全面通风换气次数,已将金属切削液油雾浓度控制在较低浓度水平。
(2)加强原辅材料的采购管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材料。新进批次原辅材料应及时开展挥发性组份分析,防止引入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或因有毒组份含量增高,导致作业人员接触水平升高。
(3)阳极线涉及氢氧化钠、盐酸、硝酸、硫酸等酸碱加药区域增设不断水的事故淋洗和洗眼器,并悬挂提示标识,保证人员在10秒内正常取用,服务半径小于15m。现场急救药箱内放置2%碳酸氢钠、2%醋酸或3%硼酸等药品。设置泄险沟(堰)。并加强氢氧化钠、盐酸、硝酸、硫酸等涉及酸碱储存区域(化学品暂存间)、使用区域(反应槽)现有事故淋洗和洗眼器的维护与管理,保证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
(5)清理淤泥、反应槽进入密闭空间等作业时,严格执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的规定。设置密闭空间警示标识;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制定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密闭空间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讯、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一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保证密闭空间内足够的新鲜空气供给,持续强制性通风;建立密闭空间作业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确保每位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救援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的急救和心肺复苏术。
2、个体防护用品方面
(1)加强自动喷砂线喷砂作业人员(上料工、下料工、吹砂工及其他需进入喷砂作业区域的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在岗期间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时更换KN95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口罩,保证喷砂作业人员矽尘的暴露水平。
(2)加强数控金属加工作业人员(CNC作业员、管理人员、物流人员、QC人员等)在岗期间3M防噪声弹性耳塞的佩戴情况管理,保证进入上述高噪声作业区域时应正确使用防噪声弹性耳塞。
3、 建筑卫生学方面
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灯具,或增加照明灯具功率,使其能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对工作面照度值的卫生要求。
4、持续性改进建议
(一)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
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规定,规范设置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厂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公司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等内容,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岗位津贴、工伤保险等)等内容。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
(二)人机工效学
部分作业人员从事视频作业,长时间采用坐姿工作,如控制台、显示装置或座椅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效学原理,可使工人发生视觉疲劳、下背疼、腕管综合症、颈肩腕综合症等工作相关疾病。站姿工作和坐姿工作均可发生下背痛,其中以站立负重工作发病率最高。长期站立或行走的工作人员多发下肢静脉曲张。可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及健身保健措施来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坐姿作业应根据人员的生理和人工工程学要求配置操作台、座椅、脚踏板。座椅应该具有高低调节和旋转调节的功能,适当进行高度角度和水平调节,满足工作需要和不易疲劳的要求,同时具有合适的腰部支撑,如果座椅不能降低到适当高度,应使用脚垫。尤其是视频显示终端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保持合适的人-机界面。
(三)外包工程管理和临时聘用人员的职业病防护
用人单位外委、外协工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选择具有相应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并在外包合同中注明外包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以及用人单位与承包方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临时聘用人员应纳入企业职业病防治范畴,加强职业卫生日常监督和管理,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开展职业卫生教育与职业健康检查、诊疗工作,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
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规定,及时向当地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网站(https://www.zybwhsb.com/)重新进行申报工作。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修改后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