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
|
嘉峪关恒利混凝土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地理位置
|
甘肃省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
|
白晓丽(13830167981)
|
项目名称
|
嘉峪关恒利混凝土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项目简介
|
本次评价范围为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生产设施和辅助设施。本次评价主要针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价。
|
项目负责人
|
李键
|
现场调查人员
|
李键、李云龙
|
调查时间
|
2016.07.10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白晓丽
|
现场采样、检测人员
|
李键、李云龙
|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
2016.07.15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白晓丽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工频电场;
生产单元原料库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4%,粉尘性质为矽尘。
粉尘:本次检测结果显示,铲车司机、操作工接触粉尘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均超过限值要求。
噪声:此次测量结果显示各工种接触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标准限值的要求,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显示除空压机、下料口(下料)外其余各工作地点噪声强度均不超过85dB(A),噪声频谱分析显示其主频率主要分布在1k Hz~2kHz之间,属于中高频噪声,易引起高频听力损伤。
工频电场:本次测量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配电室工频电场强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结论:
(1)本次检测结果显示,铲车司机、操作工接触粉尘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均超过限值要求。此次测量结果显示各工种接触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标准限值的要求,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显示除空压机、下料口(下料)外其余各工作地点噪声强度均不超过85dB(A),噪声频谱分析显示其主频率主要分布在1k Hz~2kHz之间,属于中高频噪声,易引起高频听力损伤。
(2)用人单位未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相关管理制度及职业卫生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不够完善。
(4)用人单位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相关维修记录。
(5)用人单位未对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配备个人使用的符合职业卫生防护要求的防噪声耳塞。
建议:
(6)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要求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时正确佩戴个人使用的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防尘口罩,在原料库及下料处设置喷淋装置或干式除尘器等除尘设施,对存在跑冒漏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在控制室添加通风机、排风扇等,同时注意控制室的密闭性能,为作业工人发放个人使用的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防噪耳塞,并且监督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时佩戴。用人单位计划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7)加强个体粉尘危害的防护;在生产车间安装风机对其进行机械通风;监督员工配戴相适应的防护用品;设置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8)组织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院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9)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求助和救援电话号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
(10)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的规定,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等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11)用人单位为员工配备符合防护要求的的防尘毒口罩、防噪耳塞。
(12)防尘口罩的选用:根据现场检测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定点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35.1,作业人员接触粉尘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高为12.2,建议用人单位选择APF值为100的全面型防尘口罩。
(13)防噪耳塞的选用:根据可研条件下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各作业工人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最高为73.1dB(A),但空压机及下料处下料时噪声较高,最高为90.4dB(A),通常使用者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噪声值在75~80dB(A)之间最为理想,因此可选择SNR值为5~12dB(A)的护听器,建议工作人员在对高噪声地点的巡检过程中佩戴。
|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修改后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