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名称
|
兰州石化公司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地理位置
|
兰州市西固区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
|
徐红
|
项目名称
|
兰州石化公司国VI油品质量升级项目—炼油厂烷基化装置改造预评价
|
项目简介
|
建设项目主要装置包含烷基化单元和废酸再生单元,其中烷基化单元年产20万吨车用异辛烷,主要设备为烷基化反应器、酸沉降罐、加氢反应器、原料脱轻塔、异丁烷塔、正丁烷塔、再蒸馏塔、吸入闪蒸罐、酸洗罐、碱洗罐、水洗罐、制冷压缩机等。废酸再生单元年处理1.6万吨废硫酸,主要设备为1台静电除尘器、2台床间冷却器、1台工艺气冷却器、2台WSA冷凝器、2台酸雾控制器、1台酸浓缩器以及1套干风单元。
|
项目负责人
|
赵昆南
|
现场调查人员
|
赵昆南、蒋绍永
|
调查时间
|
2016.12.28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徐红
|
现场采样、检测人员
|
赵昆南、刘冲等
|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
2017.2.20、23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徐红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建设项目在建成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有丙烷、丁烯、丁二烯、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硫、异辛烷、噪声、高温等。
类比检测:化学有害因素浓度(丁烯、丁二烯、硫酸、氢氧化钠)均未超标,噪声:1个工种个体噪声超标,其他工种均未超标。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评价结论: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建设项目属于“二、制造业;(十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综合分析判定该建设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在后续设计和建设中,建设单位在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阐述的防护措施,结合本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设计;并在工程建成投产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工人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预计工作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在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原辅材料不变更的情况下,预计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预计建设项目各工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基本要求。
建议:
工程防护及应急救援补充措施
(1)在下一步工作中应明确在酸碱罐区、酸碱洗循环泵区、废酸再生单元设置洗眼器,并保证洗眼器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5m。
(2)在压缩机、泵机等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减震基座。
建筑卫生学补充措施
采暖管道不与输送可燃气体、腐蚀性气体或闪点低于及等于120℃的可燃液体管道在同一管沟内敷设。
辅助用室补充措施
下一步工作中应根据实际人数明确卫生间、更衣室、盥洗池的具体设置情况,并满足相关设置情况:更/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层存放的原则设计;盥洗池水龙头的使用人数(人)为31~40人;劳动定员男职工人数<100 人的工作场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小便器的数量与蹲位的数量相同;劳动定员女职工人数<100 人的工作场所可按15人设1个~2个蹲位,使其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7.2条的要求。
检维修补充措施
(1)在检维修时应设置“禁止启动”、“禁止入内”等禁止标识,可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职工,在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和防护器材;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通风、然后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体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温、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戴氧气报 警器和正确的过滤式空气呼吸器;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当发生急性中毒、窒息事故时,应在做好个体防护 并配戴必要应急救援设备的前提下,进行救援。严禁贸然施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3)硫酸具有极高的腐蚀性,特别是高浓度硫酸,氢氧化钠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在进行含有硫酸、氢氧化钠的管道、反应器、泵机等维修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一旦发现中毒者或灼伤者,应迅速移到新鲜空气处,做必要处理,严重者送往职工医院职业病科救治。
(4)由于非正常状态的不可控性,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的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通过个体防护和监督管理来预防职业病危害。建设单位对维修单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监督维修单位做好特殊作业时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减少由于违章作业、违规作业等造成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升高;为操作人员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防护用品,保证开始作业时正确开启职业病防护设施、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降低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
|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修改后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