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名称
|
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
地理位置
|
洛阳市伊滨区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
|
蒋俊来
|
项目名称
|
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轨道车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二期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项目简介
|
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是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孝文大道18号,公司注册资金43060万元人民币。建设项目2016取得洛阳市伊滨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备案确认书,年产铝合金轨道车辆型材和高精工业型材45000t;3t和6t智能铝合金托盘年产100万片,折合铝合金20110t。主要工艺为熔铸、挤压、托盘加工。
|
项目负责人
|
王艳娇
|
现场调查人员
|
王艳娇、白勇鹏
|
调查时间
|
2017.5.5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蒋俊来、祁汉
|
现场采样、检测人员
|
—
|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员
|
—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铝尘、砂轮磨尘)、二氧化氮、氨、臭氧、氢氧化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镁烟、硫化氢、噪声、高温、紫外辐射、激光。
预期接触水平:可研条件下,熔炼工、铸造工、修模工、挤压包装工接触粉尘浓度可能超标,熔炼工、铸造工、热处理工、锯切工、挤压操作工、时效炉操作工、冷锯工接触噪声强度可能超标,其他岗位接触粉尘、毒物、噪声、激光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接触限值要求。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评价结论:
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该建设项目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合金制造”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采取本评价报告所提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补充措施后,预计工人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均能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建设项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预计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建议:
职业病防护设施补充措施和建议:(1)对熔炼炉扒渣过程中产生的落渣进行清扫时,建议选用扬尘较少的工具,如负压吸尘设施,较少扬尘产生。(2)挤压包装区打磨、模具打磨作业点加强通风除尘。对较固定的的模具打磨产尘点可设置固定排风设施;对工作地点不固定的包装区打磨可考虑设置移动式负压吸尘装置。(3)优先选用噪声小的打磨机、锯床等加工设备。(4)对于噪声较大的锯切机、打磨等噪声较大的作业尽量与低噪声的工艺隔开,并根据设备情况采取隔声、减振(气垫、弹性垫或弹簧套件等)等设施,从而降低噪声强度。
个体防护用品补充措施和建议:建议为托盘加工车间可能接触激光的工人配发防激光护目镜,避免激光可能对眼面部带来的伤害。
职业卫生管理补充措施和建议:(1)完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购置设备,开展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3)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建立职业卫生档案。(4)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设置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5)在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6)今后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按实际情况向体检机构提供各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清单,确保职业健康监护的体检内容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确保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均参加体检。对新上岗员工和转岗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应急救援补充措施和建议:(1)在模具清洗间设置触碱急救药3%硼酸溶液,触酸急救药5%碳酸氢钠溶液,供急性灼伤时急救使用。两种溶液同区设置时应便于区分。(2)对液氨钢瓶事故吸收水池进行改造,水池尺寸应能容纳整个钢瓶,液面应保证对钢瓶的覆盖。(3)在新建碱液蚀洗槽附近设置不断水的冲洗喷淋设备,保证工人能在10s内得到冲洗。冲淋设施宜带电伴热器,保证冬季低温环境下不断水。冲洗设备处设置明显标识,以便寻找。(4)设置应急救援用品存放柜,应急救援用具在专用存放柜内铅封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外包作业及检维修作业建议:作业外包时,应外包给具有职业病防护能力的单位,并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作业防护等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检维修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使用的监督管理。需要进行密闭空间或通风不良场所检维修作业时应严格履行相关作业规程,预防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
通过。
|